首页 大明官 下章
第三百零一十章干点事真难
 刘棉花的密奏里充满了浓浓的家长里短味道,就差直接明着说:我刘棉花就是想抬举自己女婿,求天子你发好心拉一把!

 与那些文辞焕然的章疏比较,这封密奏和打滚卖萌没什么两样,若传了出去,必将有“不要脸”三个字为评价。但这就是刘棉花的精明之处,成化天子还真就吃这套。

 今上不在意亲近臣下找自己要好处,也很乐得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足近幸臣下的私,认为这样才是君臣共享太平的表现。

 在内心深处,成化天子就喜欢这样家长里短的亲切说话,最讨厌的就是一本正经道德君子说教腔调。因而以帝王的标准来看,这位天子从来称不上明君,但却也不是一个坏人。

 当然,刘棉花脸皮再厚,万万不敢在公开的奏章里打滚卖萌,密奏和公开章疏是两回事。

 不得不说,人的情绪是极其微妙的东西。假设成化天子只看到方应物这个文臣被攻击,不会有太多感触,甚至还会因为刘吉把这点小事搬弄到自己面前,从而心生厌烦。

 但是看到帮自己敛财的亲信太监王敬被弹劾后,再看方应物被弹劾,这感觉便不一样了,略有点同仇敌忾的意思。

 更重要的是,天子知道王敬肯定不占理,不好表态公开回护王敬,驳斥苏州府方面的言论。

 正好在这时候,刘棉花的密奏给天子隐隐指出了出气的新方向——王敬不干净,但方应物可是受了委屈的清啊!

 有了刘棉花密奏为引子,天子的出气方向便都转嫁到方应物身上了,觉得给受了委屈的方应物一点补偿理所应当。

 既然苏州府不识相,那按照次辅刘吉所言,抬举一下方应物,叫那边知道点厉害…心里有了计较,成化天子提笔在弹劾方应物的奏疏上批了几句。

 及到次。是早朝时间。天子御奉天门、登宝座,文武群臣自午门鱼贯而入,过金水桥列队。

 舞拜山呼之后,六部象征奏了几件事情。再礼仪的宣布了几道豁免某地钱粮、册封某地藩王之类的诏书。如此算是君臣奏对完毕,这次平平常常的早朝便要结束了。

 但在这时,忽然有御史扑在丹墀下,高声道:“臣监察御史左善,弹劾次辅刘吉压制言路,阻圣听!”

 乏味的早朝结束时,突然冒出个人拖延时间,是很招人烦的行为。但烦归烦,没有什么道理去阻拦,只得任由左御史继续发挥。

 “臣听闻。近苏州府有弹章上奏朝廷,但全在刘吉手里留住,至今不见票拟批复,此为堵言路、蒙蔽圣上之罪!”

 前文提到过,言路畅通是大明朝一项不可动摇的政治正确。凡是有害言路畅通的,绝对都是罪行。

 御史信心满满的弹劾次辅大学士,不明内情的大臣都以为要有好戏发生,迅速切换到了看戏模式。

 可忽然间,面无表情的天子开了金口:“这些奏疏,朕已经看过了,勿复多言。”

 既然天子表示已经看过奏疏。那就不存在堵言路、蒙蔽圣听之类的罪名了。左御史风闻言事弹劾阁老,自然是扑了一个空。

 换成商相公之类的阁老,遇到这等事大概会一笑了之,不屑于斤斤计较,尽会显示风范气度。

 但刘棉花绝不是这样的人,他必然是睚眦必报的。当即也出列奏道:“臣留住奏疏半个月。只为核实事情,以防冤假,诚然易被外人所误解。

 但内阁乃机密之地,阁臣预机务乃不可外传之密,臣不知左御史从何得知这些细节?还请陛下严查!”

 见阁老发了话。天子便又下旨道:“着该院去查。”被刘次辅反戈一击,左善顿时面如土色,没想到自己如此轻易的栽了进去。

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,但不等于是可以与事实相反的诬告。今天他弹劾次辅刘吉,几乎就可以定为诬告了。诬陷大臣的后果,最少也是贬低发配!

 一场大戏原来只是一个小曲,这左御史在刘次辅面前简直不堪一击,朝臣们对此未免有些失望。不由得深深感慨,不是每个六七品官员,都具备方应物那样战斗力的。

 朝会散了后,阁老们回到文渊阁。刘珝忍不住质问刘棉花道:“那些奏疏陛下已经看过,莫非是你私下里呈送给陛下的?”

 刘吉坦然承认道:“我有密疏进奏天子,顺便将这些弹章一起呈上了!”

 刘珝故意脸上变,当着万安和彭华的面怒斥道:“你竟敢不经内阁票拟,擅自将奏疏在私下里转呈陛下,这将内阁置于何地!”

 刘吉然大怒,态度反而比刘珝更加烈,将手指头指着刘珝的鼻子,气势汹汹的斥责道:“刘叔温!你何出此等无君无父之言!

 不要忘记你近侍之臣的本分!吾辈只是秘书侍从之臣,难道陛下御览奏疏,一定要先经你手?”

 骂战上升到这个高度,刘珝顿时哑口无言。内阁毕竟是内阁,不是真正的宰相,不具备宰相那种**自专的权力,大明的制度设计上就不允许出现宰相。

 按照大明太祖高皇帝设计的奏疏的处理程序,理论上天下所有章疏应当由天子直接受理并下发,天子本身就兼任了宰相权力。

 但在现实里,天子又不得不依靠内阁、司礼监协助处理,甚至是代为处理。这等于是将相权下放了,不过这只能说天子需要如此,并不是天子必须要如此。

 若天子不经内阁,直接批了什么章疏,从程序上也挑不出什么理,只不过大多数天子并非工作狂,懒得事必躬亲而已。

 所以说,刘棉花偷偷将奏疏直接呈送给天子看,并被天子亲笔批红发回内阁,那是刘棉花的本事,程序上并不违规。

 至于将弹劾天子亲信太监王敬的奏疏和弹劾方应物的奏疏混在一起,最终导致天子护短心发作在方应物身上,这只是个小小的技术手段…

 而刘珝刚才一时情急,说“奏疏必须要先由内阁不然就是私相授受”这样的话,未免有些霸道,隐隐然将天子贬低了。

 他的本意是想在这个问题上,拉拢万首辅和彭华一起打击刘吉。可是刘珝的烈脾气发作起来后,将话说的太过,就是有人这么想,也没人敢接他的话帮腔。

 刘吉和刘珝两位阁老争吵的内容,被有心人传入了天子耳朵中。自此天子对刘珝这个昔年老师的态度愈发疏远冷淡。

 文渊阁里略有冷场时,太监覃昌走了进来,向阁老们宣旨道:“有手诏!着内阁拟旨下发!”

 这次所谓的手诏,就是天子在方应物奏疏上的批红。万首辅接过来先看了,脸色陡然变了变,变得十分古怪,但他没说什么,又按顺序递给次辅刘棉花看。

 刘棉花也顾不得琢磨万首辅的表情,将批红拿到手后,迫不及待的抬眼细看。看过之后,当即也瞠目结舌,拿着批红愣在了堂中,神情极其不可思议。

 看到万安和刘吉的神态,刘珝心里十分鄙视,冷哼一声,直接从刘棉花手里将批红抢了过来。低头匆匆看了两眼,顿时也愕然不已,一时无语。

 内阁四人中,资历最浅的彭华看了别人几眼,才小心翼翼的接过批红,按住满心好奇看去,只见得上面写道:“许方应物便宜行事,赐王命旗牌,着南京兵部就近往送。”

 彭阁老明白了,难怪三位前辈的神情都这么怪异。王命旗牌这个东西,相当于戏文里的尚方宝剑,也相当于前朝的节钺,象征着专镇一方的特殊权力,哪是能随便给钦差的?

 在本朝,只有巡抚这类封疆大吏,以及奉命出征、节制大将的文官才会被赐予王命旗牌。

 而在南京那边只有一幅王命旗牌,不使用时保留在南京兵部里。只有朝廷委派了应天巡抚(或者叫江南巡抚、苏松巡抚)这种钦差时,才能由南京兵部发放给巡抚。

 方应物这种催征钱粮的小钦差,可是驻在苏州府的。而在一般情况下,江南巡抚被委派出来时,也主要驻在苏州。

 要是方应物拿到了王命旗牌,他手里又有钦差关防印信,还被赐于便宜行事之权,那可就混大发了!

 将王命旗牌、便宜行事、钦差关防综合起来,岂不成了一个不加巡抚衔头,但事实上近乎于巡抚的小号江南巡抚?

 七品、二十二岁、巡抚?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,其余三人的目光忍不住一起向刘棉花,其中含义不言而喻——

 你刘吉这事儿办的可有点坏规矩呐,谁都会照顾自家亲信,但一个派去收粮的破给事中钦差,你也请了个王命旗牌给他,也不怕撑死!

 对此刘棉花无可辩解,无奈摇头叹气,实在哭笑不得。

 这天子办事儿也忒随心所,不讲规矩了,简直就是心血来想到哪里是哪里。赐予“便宜行事”就是“便宜行事”还给什么王命旗牌?

 刘棉花又感到,这回可能真玩大了…让方应物这种人拿到王命旗牌后的场景,连他也不敢细想了。

 ps:

 求月票鼓励啊!  m.hOUzIxS.coM
上章 大明官 下章